因地制宜
面對這個變化莫測、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為了更好地立足國際地位,我國的出口陶企要因地制宜,根據各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消費風格,研發更多不同系列的產品,更好地滿足當地的消費需求。
一方面,企業要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與性價比,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韋創華表示,我國陶企的品牌效應低,容易讓國外消費者產生以偏概全的現象,如今國際反傾銷、價格戰的事件時有發生。因此,各大出口陶企要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增加國際經銷商,同時還可以增加與當地大型企業的合作,以便迅速打開當地市場,輻射周邊地區。
另一方面,中國的產品研發技術人員、設計師要多與國際接軌,擴大視野。金海達出口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的產品研發人員很多時候都“足不出門”,較少與國外人員溝通,缺少及時了解國際上的最新動態。因此,有些時候研發出來的產品與國際消費需求有差入,或是新產品的研發慢于其他國家的步伐。因此,在必要的時候,陶企要讓設計師,產品研發人員多與外界溝通交流,激發靈感。
“每個市場都有不同消費需求,要根據當地不同的市場情況制定不同的計劃與方案。”韋創華認為,中東地區的家居裝修的使用壽命比較短,一般使用2~3年以后便會重新裝修。當地政府的補貼以及產品價格不高讓瓷磚成為中東地區的“快速消費品”。因此,面對瓷磚更新換代較快的地區,和美陶瓷會研發出花色豐富且性價比較高的產品。
廣東瑪緹陶瓷有限公司出口部副總經理潘偉濤則認為,企業應該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結合企業的發展去作相應的調整,在目前出口市場競爭大的情況下,無法依靠在價格上作文章來提升產品的銷量時,企業應注重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技術水平,并提高研發實力,不斷地推出多樣化、個性化的高質量產品,以產品品質占領市場。此外,陶瓷企業應該開拓新興市場,避免行業競爭的高集中度,在產品、渠道、服務等多方面進行差異化競爭,進而提升競爭力,實現市場占領。
據一位陶企出口部的工作人員介紹,雖然歐盟、巴西等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的瓷磚進行了反傾銷,導致部分企業的產品出口量減少,但是在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中國瓷磚還是很受歡迎的,例如中東、東南亞以及北非,這幾個地區也是國內企業的重點出口市場。另外一個比較有市場潛力的國家是俄羅斯,俄羅斯的房地產正在復蘇,建材市場上產自中國的瓷磚還不到30%,中國瓷磚憑借其價格優勢在俄羅斯市場擁有較大的發展潛力。除了價格方面外,產品的質量和服務也是消費者所看重的。但由于俄羅斯國土面積較大,瓷磚產品的物流運輸能力也是一個考驗。
如今的瓷磚出口市場逐漸平穩發展,進入了成熟期,十分規范化。供應商與消費者很理性,以往靠成本優勢或者市場占領策略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企業主要是靠資金、市場、產品、價格、產能、服務作為競爭重點,現在最核心的是產品。而且,部分陶瓷進口量大的國家逐漸出現了本土的陶瓷生產企業,在貨運、稅費和服務方面都占有一定的優勢,拼價格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如何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服務質量是國內陶企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此外,近年來有一個現象,就是通過出口的瓷磚探究國外的產品導向,從而引領國內產品的開發。這是由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有機會走出國門,看到了國外的建筑裝飾風格,國內與國外的審美觀念慢慢產生了融合。例如薄板、木紋磚、水泥磚等產品大都是先從國外流行,然后才引入國內市場的。佛山市哈弗斯進出口有限公司是廣東東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進出口公司,據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東鵬集團的瓷磚出口市場以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為主,主要出口的產品有拋光磚、全拋釉和仿古磚。出口印度的瓷磚數量從2013年開始出現下滑,原因是當地一些新興的陶瓷企業加入競爭。“想要贏得出口市場不能再依賴價格去競爭,努力提升服務質量是突破點。”上述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很多陶企的后期跟進是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和直接會面進行的,其實還可以利用出國參展的機會與客戶進行交流,例如可以提前幾天過去當地對客戶與市場進行摸底,為展會做好準備,展會后的幾天時間對合作客戶及意向客戶進行拜訪。
除了國內陶瓷產品不再具備價格優勢之外,對于國際社會常態化的反傾銷政策,蒲鼎新表示:“其實從2004年國際上對中國陶瓷進行反傾銷開始,之后基本上每年都會碰到反傾銷訴訟、雙反補貼和一些非關稅壁壘的障礙,有一些是沒辦法解決的,一些可以盡量避免。”在他看來,雖然受到各國對中國的反傾銷,但是從陶瓷企業今年上半年的整體情況來看,出口形勢還是比較好的。
蒲鼎新還表示,“經過多年的出口市場觀察,每年下半年整體出口形勢一般會比上半年要好,從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形勢來看,對下半年出口市場也比較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