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7年的漲勢,行業人士對2018年的原料價格又有怎樣的趨勢性預判?究竟原料價格上漲原因幾何?原料價格上漲給2017年的陶業帶來了什么?2018年,這種影響又會趨向于怎樣?隨裝一網一起來了解一下。
2017年多數原材料漲幅超50%
2018年或將漸趨平穩
“氧化鋅價格從1.4萬每噸漲至2.5萬每噸,漲幅超80%;碳酸鋇則從2300元每噸上漲至3400元每噸,漲幅也超40%,還有氧化鋁也一樣漲幅超80%。”對于2017年原料價格的狀況,遠泰制釉董事長巫漢生表示,確實漲幅很大。
“這個是片減供應商的報價,你看,昨天和今天早上發來的信息和報價,一天時間,價格漲了兩次!關鍵是,還沒貨。”2017年年初,某國內知名減水劑生產銷售企業的采購負責人如是說道。
對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該負責人也表現出了無奈和感慨。到了2017年年中,業內人士再次回訪該負責人,發現企業已經對這種原材料價格一天一個價的現狀習以為常。“原材料價格的變化,已經成為常態,在這樣的狀態下,企業的應對機制也開始激活。以我們企業來說,正在積極加強創新研發,通過研發和尋找可替代物,來完成這種應對。”
在色料行業從業十幾年的佛山市達索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秦威接受業內人士采訪時表示:由于鈦白粉、氧化鋅、氧化鋁、氧化鋯等大宗金屬氧化類原料的價格在2017年均已超50%,相對而言,其價格上漲空間已經在2017年被占用差不多了,故此在2018年預計其價格應該會相對穩健,不會再有大幅度的持續上漲了。
“盡管近兩年原材料價格漲勢洶涌,也不好輕易判別其走勢,但從宏觀層面來分析,其實也有一定規律性可循。由于環保及供給側改革導致的價格上漲,那其實是將落后產能淘汰的一個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合理化過程,是趨于良性發展的過程。那么,經過這兩年的調整之后,價格該漲的都漲得差不多了,之后就應當是一個相對平順穩定的狀態了。故此,我認為2018年原材料價格整體應該較之2017年平順,且一些常規的、用量較大的原料,譬如氧化鋁、氧化鋅等價格會穩定。”秦威表示。
與秦威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佛山市嘉博陶瓷原料的某位負責人:“任何事物都是按照走到高峰就回落低谷的形勢在發展,那么,2017年整年的原材料價格瘋漲,原材料市場本身的供給側改革也帶來市場的洗牌完成,活下來的企業就會進入新的平順發展階段,相應的價格也會進入相對穩定的時期,故此,2018年會是價格相對平順的一年。”
“但是,一些相對用量少的、新能源領域市場會用到的原材料,價格還會持續上漲。比如氧化鈷,一定會越來越貴。”秦威肯定的表示。
環保壓力和供給側改革深入影響市場
對于2017年原料價格的波動和大幅漲價趨勢,業內多數人觀點傾向于認為與環保政策和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深入關聯密切。
“首先,由于環保原因,對于部分污染大的原料生產企業進行了整治,整治過程中難免關停一部分,而市場需求量卻并未減少,最終導致原料供需關系發生變化,所以漲價。其次,因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對落后產能的大幅淘汰,淘汰了許多作坊式的小企業,令產能緊縮,也是導致供需關系發生變化原因之一。”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原料供應商如是表示。
“環保壓力倍增,加之供給側改革,淘汰一批企業,而要生存下來的企業,則必須有環保投入、且生產方式相對先進,這些投入也需要攤入成本中,其產品價格隨之提升亦屬正常。”巴賽爾機電總經理黃惠廷分析道。
部分新能源原料奇貨可居
導致原料漲價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新興市場的需求。由于新能源市場的興起,它對一部分原材料的需求量亦隨之增加,那么,這部分的原材料會漲價。比如:氧化鈷。全世界新能源市場都在發展,而全球的鈷礦儲量卻很有限。“比如說,氧化鈷賣給陶瓷廠25-30萬一噸,但經過一些提純后賣給做新能源鈷電池的企業,可以賣到45-50萬一噸。那么,作為氧化鈷的廠家,會賣給誰?這不言而喻。”秦威認為,鑒于此,陶企有一定閑散資金的老板,可以考慮多采購一些這類原材料庫存。
秦威還表示,他身邊有部分老板就有囤貨,一批批的囤,也一點點賣出,但陶業內大多數老板還是庫存自用居多。
此外,金融貨幣環境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令原材料價格看起來上漲的另一原因。比如,中國境內美元的外流,相應人民幣發行量加大。比如,社會閑散資金量增多,股市不景氣、房產調控,那么就有一些原本并非原料產業的資金注入這個產業內,他們可能會炒貨,將有潛質增值漲價的原材料進行大宗采購而炒貨。這從某種程度上,也為原料的漲價推波助瀾。
面對漲價,企業選擇積極應對。
所謂危機,往往是危中有機。原材料漲價雖然導致一部分企業不堪重負,但也成就了一部分企業的發展。面對原材料漲價,不少企業選擇了積極應對。
“原材料漲價已成定局,企業不能坐以待斃,我們選擇通過生產創新和加強管理來消化一部分成本,另外通過增值服務和產品創新來提升競爭力基礎上,再向客戶提出漲價要求。”遠泰制釉董事長巫漢生表示。
該公司也會漲價,但不會將原材料漲價增加的成本全部由客戶來承擔,而是積極想辦法與客戶共同分擔這部分成本。“我們的生產方式進行改進,比如原本用人工的,我們改為用機械化、自動化去替代,降低成本。同時,也會在我們的設備上加入一系列的創新和升級,令漲價變得更有價值。”
業內人士采訪了解到,從2017年年初的措手不及,到如今的從容應對甚至是積極面對,陶業供應商們,面對原材料漲價這一壓力,經過一年的消化,已經完全適應了。
來源:騰訊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