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廠家負責人分析道:“年前壓貨,年后漲價”是陶瓷行業的一直以來的規律,但今年由于原材料上漲幅度太大,導致廠家生產成本劇增,因此年前已陸續考試。從各廠家發布的漲價通知看來,受環保因素影響,紙箱、燃料、化工原料、以及運費居高不下,是廠家上調產品的主要因素。
盡管2017年不少產區已多次集中性上調產品價格,但眾多業內人士認為,產品價格受原料變動影響最為敏感的品牌,多缺乏品牌溢價能力,知名度高的大品牌因為存在高附加值,價格不易受影響,因而在集中性漲價的浪潮中,鮮有大品牌的身影。
然而,如今一些大品牌也因成本上漲幅度太大而按耐不住了。12月14日,陶瓷行業巨頭東鵬瓷磚,其北方營銷中心亦發出調價通知函,稱:由于原材料市場供應不足,價格大幅上漲,導致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自2018年1月1日起,所有瓷磚品類產品價格上調10%左右。
廣西一家以為大品牌貼牌為主的廠家銷售負責人透露,此前其企業產品價格尚有利潤空間,因此上半年產品價格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波動,而從10月份起至今,該公司已發布三次漲價通知,分別對該公司不同規格的仿古磚、瓷片等產品進行上調0.1元/片——0.3元/片不等。
據裝一網獲悉,今年以來,陶瓷生產化工原料、燃料、紙箱等的價格不斷攀升。鈦白粉從2016年的約11000元/噸漲至2017年年初的16000元左右/噸,甚至一度逼近20000元大關,盡管進入10月份后有所回落,但仍高達17500元左右/噸;99%片堿從年初不到4000元/噸漲至如今近5000元/噸;硅酸鋯從年初的不足10000元/噸漲至如今超過12000元大關;紙箱價格翻倍;天然氣供應不足……這一些類生產生產成本的增加,不斷吞噬著廠家的利潤,廠家不得不上調產品價格以抵消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另一方面,2017年全國性的環保壓力更甚于2016年,廠家環保設施的改造,環保整治的投入也使得運營成本劇增。而2018年環保稅法即將實行,目前大部分地區環保稅額均高于原排污費數倍,如此一來,廠家生產成本亦將再度攀升。不少廠家表示,受此影響,2018年瓷磚價格還將上漲才能保障企業還有利潤空間。
來源:騰訊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