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工廠”悄然革命,是機遇還是隱憂?
定制櫥衣柜市場需求持續膨脹,要扼住產能的喉嚨,就必須促成擴張。有言“未來,機器將取代人工”,那么,擴張路上投產無人化工廠的時代是否已經悄然到來?噱頭十足的“無人工廠”究竟是機遇還是隱憂?
“無人工廠”是企業的必走之路?
正方:“無人工廠”是大環境下給予定制家居行業的一大考驗,所有企業都無法逃脫。“我認為機器替代人工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在冠特董事長王軍太看來,“無人工廠”的打造,恰好為迅猛發展的企業打開了一扇有效擴產的大門,提高生產效率,便于管理、降低人工成本、減少人工出錯率……如今,各行各業對于機器人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而且呈現日漸普及之勢。
反方:“當企業缺乏扎實的功底以及前瞻性思維時,盲目打造‘無人工廠’并不可取”,百得勝執行總裁張健認為,無人化、機械化都要以“術”的層面分析,要從高度、深度、寬度上打造核心技術;其次,要貼近用戶需求,若“無人工廠”所造之物并非用戶所需,那么一切都白談。
“無人工廠”將掀起失業潮?
正方:“無人工廠”大規模引進器械設備以代替人工作業,加之近年政府的扶持政策,從“人指揮機器”到“機器指揮人”,智能化正在刷新傳統制造業的高度。就在人們追捧“無人工廠”的時候,這個高科技的玩意兒讓不少工人遭遇失業大潮的沖刷!
反方:“無人工廠”會掀起失業潮?冠特董事長王軍太認為這個觀點有失偏頗。就目前行業的人才招聘情況而言,越來越多外來務工者不愿扎堆在城市,開始考慮歸巢發展,招聘難度只增不減、用工難才是最讓企業家們腦殼痛的問題;另外,機器無法完全取代人工操作,并不會掀起大規模的失業潮。
智能家居是一塊啃不下的“雞肋”?
現代信息科技日新月異,智能家居市場龐大的消費潛力毋庸置疑,整個產業鏈都被外界看好。智能家居作為新生產業,“叫好不叫座”的發展局面讓其陷入一片“尷尬”,這不禁讓我們產生疑問:現時的智能家居是雞肋嗎?
尷尬:“偽智能”讓人哭笑不得
近年來,智能家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大家居行業,然而,智能化的概念總是像穿堂風,來去無影,未有太多具象化的產品展示,難以吹入尋常百姓家。如此一來,盡管概念多么炫酷,也是空談。
如今,市面上很多“偽智能”受盡吐槽,如智能空調通過手機模塊實現遠程操作、智能門鎖添加WIFI識別技術、智能窗簾以手機app操控開合等等,噱頭看似很大,但尚未穩定的技術容易出現機器失控、維修成本高、app體驗感不流暢等困窘,華而不實的革新受外界質疑,消費者在潛移默化中自然為智能家居貼上了“雞肋”的標簽。
展望:智能家居將成最大的“香餑餑”
“近幾年定制家居發展迅猛,是因為它搶占了家具建材行業的入口,而智能的入口不是家居,是手機。企業、顧客能通過移動端時刻掌握智能化的動態,完成功能性的操作,大大便于消費者的生活,相信不久的將來普及度會有所提升。而針對用戶的使用習慣進行合理的研發,將是企業決勝的關鍵。”百得勝執行總裁張健對智能家居是雞肋的說法不予認同,他認為這反倒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
“我認為,目前的智能家居在技術發展上沒有太大的問題,結合新技術和傳統制造再創新,才是關鍵所在,”
探路工業4.0,“武器”該選國外OR國內?
受德國工業4.0的影響,家居人在設備選購時,幾乎都會聯想到擁有正宗“德系血統”的機器。其實,要完成企業在智能化上的轉型升級,必須引進國外設備嗎?
“實際上,國內智能智造水平發展神速,國內設備可以滿足很多基本的生產需求,但要達成更個性化的定制目標,選用國外設備則更加穩定,產品也更優質。”冠特董事長王軍太贊許目前國內智能制造的發展水平,但也表達出對國外設備穩定性強的肯定。
進入21世紀,我國智能智造在前十年得到空前的發展,相較于國外的生產設備以及系統軟件,許多“本土制造”也發揮出了超乎想象的智能化力量。
來源:中華建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