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市場不同質量標準,有對應不同的利潤,我們來分類一下,我最喜歡分類了。
市場與質量標準
同樣一個礦山,開采出來的荒料,由于雜質紋路等因素會分為一級、二級,垃圾。不同的級別就是不同的利潤了。
巴西,印度出來的荒料賣給意大利和中國的價格和質量就不一樣。再細一點,同樣的中國買家,因為企業的經營策略區別,買的荒料標準也會不一樣。
什么質量體系決定了價位和利潤的高低。石材成品也一樣,日本工程單,美國大板臺面,歐洲規格板,中東的工程,都是不同市場不同價位,不同利潤。
信息對稱
同在一個行業,買家對產品的價位和質量都會有個大體認識。
但是如果你面對的門外漢,對質量和價位沒概念,只能通過不同賣家之間的比價,網上的評論才有粗淺的認識,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產生暴利。
畢竟石頭不是水果蔬菜,尋常人家天天接觸了解價位產業動向。
礦山的下家是荒料買家或工廠,工廠的下家是銷售批發端,銷售批發的下家就是終端業主了。
如果業主是個體,沒接觸過石材這個行業,基本最暴利的就在這個環節了。
問題到這里就來了,在整個環節中,哪個環節利潤最高?
觀點一:利潤最高的應該是承包工地的人,礦山和加工廠都是走量,薄利多銷。好的礦山還可以,顏色差和成材率低的礦山都賠錢。
觀點二:物以稀為貴,36行 行行出狀元,你要說礦山、加工廠、銷售哪個暴力的話肯定是銷售。廠家幾十塊錢一平米的石材如果一個好的銷售賣個幾百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