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外購物平臺洋碼頭發布了《2016上半年中國海淘消費報告》,上半年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海購增速較去年同期上漲77.6%,二線城市上漲84.3%,而三線城市增速則達到108.7%。西安市上半年海淘人均消費4500多元,且在購買喜好上表現出了務實居家的特性,數據顯示,約五成女性用戶半年內多次通過海購平臺購買家居用品和化妝品。
不僅僅是普通消費者對于品牌與質量的精挑細選,即使是高端品牌,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也會比較不同品牌之間的文化、服務、做工、價格等因素,依此進行更加適合自己的選擇。然而,高端家居產品高昂的價格,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為此,即使家居商品海淘運輸不易,仍有不少消費者將目光轉向了海淘。
“事實上,不同家具品牌價格構成也不相同,但基本可以歸納為如果是工廠交貨,那么以最經濟的海運方式到達中國的運費大約是增加出廠價的7%-15%左右,同時,稅和清關的相關費用大約為17%左右。也就是說,運費和關稅高出的近30%費用是不可避免的。此外,經銷商入駐到賣場中,租金、人工等各種成本,以及其他利潤不斷累加,大多數進口家具一到了國內,定價的話語權就由經銷商說了算。”
不少海淘一族認為,國外不少家居產品更具有價格和質量的優勢。然而,在享受著海淘好處的同時,消費者還承擔著很大風險。
省消協工作人員介紹,海淘的維權投訴是消費維權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消費維權遵循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但《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并不適用于海淘商品。海淘商品維權時由于語言障礙、存在時差等問題,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而另外一大硬傷,則是售后服務。很多海淘來的商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在國內是無法享受售后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