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3月回暖的天氣,家居行業開始了年后新一輪的忙碌。即將到來的“3.15”,成為家居賣場年后“強勢歸來”的第一站。
在消費者最關注的日子里,家居賣場希望得到更多消費者關注,以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各種法定節日、人造節日促銷活動不斷涌現的當下,“3.15”儼然也慢慢變成了香餑餑,各大家居賣場在3.15期間上演各種促銷大戰。
“3.15”變了味兒
消費權益日變身成為賣場促銷日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成立,其目的在于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但是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各種節日似乎都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促銷日。
據記者了解,家居賣場及商家礙于“嚴打敏感期”,3.15的普遍做法是避嫌:緊緊圍繞企業品牌文化及服務理念,標明“不賣假貨”“價高質更高”,以此提升賣場和商家的信譽。
但騰訊網亞太家居記者通過走訪部分家居賣場,深深體會到“何處不商機”的道理。隨著人們對于過節意識的逐漸淡化,節日逐漸演變成了各個賣場的打折促銷節,這似乎也成為了節日消費的一種新常態。在這樣的大環境影響下,他們認識到商機無限,打造出了“節日即促銷日”的購物新局面,他們從品牌的營銷重回到產品的推廣上,走捷徑。
家居賣場以“低價促銷”等方式刺激著消費者,希望打出“節日即促銷日”的購物新局面。現在,不少家居賣場以“3.15”為噱頭,推出各種打折促銷活動,以此來提升銷量。
噱頭可以有
但別讓3.15失去意義
2015年的“兩會”關于房地產政策的放寬,如強心劑一般“救活”了與苦苦掙扎之中的家居行業。但在家居行業“乍暖還寒”的當下,家居賣場借助“3.15”推出各種打折促銷活動,拉長活動時間的做法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某些賣場只是通過“超低折扣”、“滿額送好禮”等傳統促銷手段,只為借機提升賣場銷量,著實是淡化了“3.15”的真正意義。
借助3.15的噱頭可以有,但如果賣場以“消費與服務”作為主題,配合著賣場的促銷活動,以誠信的口碑,產品質量的保證,安心的售貨服務,這樣在宣傳3.15的同時,即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又沒有讓3.15失去意義,才是明智之舉。
總結:小編以為,家居賣場“3.15”期間與其考慮搏噱頭促銷量,不如好好沉下心做好服務和產品,將365天都變成“3.15”。另外,“3.15”本是一個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節日,切莫過于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