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質量問題:
可能讓裝飾裝修變“雞肋”
雖說只是花點錢美化一下家居環境,可室內裝飾裝修名堂多、講究多,著實是一門大學問。難怪有過切身經歷的消費者紛紛感嘆:裝修忙完扒層皮,市場跑遍成專家。
一般來說,室內裝飾裝修涉及水電施工、墻體裝飾、地板加裝、天花板吊設、廚衛改造、景觀美化等,裝飾裝修材料包括涂料、油漆、乳膠漆、膠粘劑、防水材料、木工板、管線、瓷磚、壁紙、廚衛用具等。從工商機關抽檢情況看,不少裝飾裝修材料存在功能性質量問題。如果使用了它們,會在較短時間內遭遇尷尬——驗收時挺好的東西,陸續開始“磨洋工”、“罷工”,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
墻磚、地磚、地板、PVC管、水嘴的合格率只在70%以上,人造板的合格率在50%以上,智能馬桶、橡膠軟管的合格率竟在40%以下,這是江蘇省工商局2013年3月通報的部分抽檢情況。
同在3月,黑龍江省工商局對流通領域人造板質量抽查檢驗結果顯示,部分人造板(含膠合板、裝飾單板貼面膠合板、細木工板以及中密度纖維板、刨花飾面板等),在靜曲強度、甲醛釋放量、浸漬剝離性能、含水率、吸水厚度膨脹率等項目上存在不合格現象。
在北京,工商機關抽檢發現,在膩子粉、油漆、涂料、管材管件、軟管、衛生潔具、地板、木門等常用裝飾裝修材料中,仍有部分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其中,衛生潔具(坐便器)的固體排放功能、水封恢復功能、水封深度、洗凈功能項目不合格,軟管外觀(鹽霧試驗)和尺寸項目不合格。
通俗地說,由于存在上述不合格項目,裝飾裝修中使用的人造板,受到一定程度的外力后,會在單條板或者兩條板之間的榫槽結合部,造成一定的彎曲;或者因受潮、水浸等導致板材厚度發生不同變化,裝飾表面不再平滑,出現表面突起、膠層剝離甚至脫落,嚴重影響使用壽命。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所售各種品牌的人造板質量差別較大,吸水厚度膨脹率值可相差10倍以上。
同樣,在墻磚(含內、外)、地磚方面,由于破壞強度項目不合格,本來只是受到正常范圍內的外力作用,卻容易出現碎裂;在坐便器方面,使用不久會在固體排放、盆體洗凈、污水置換、水封回復、防濺污性上出現故障。在水龍頭方面,因流量、螺紋精度等項目不合格,容易在較短時間內導致出水不暢或者漏水,無法達到標稱值;在內墻涂料、衛生軟管方面,因低溫穩定性、耐候性項目(含褪色、變色、龜裂、粉化及強度下降等老化現象)不合格,導致材料壽命縮短。
外觀性質量問題:
可能讓漂亮家居環境變丑
裝修為了啥?眾多消費者的個性不同,但回答內容基本一致。但遇到不合格的裝飾裝修材料,用金錢、汗水換來的漂亮家居就可能很快變得丑陋。
在黑龍江省工商局今年3月公布的18種不合格人造板名單中,有8種存在尺寸偏差,涉及厚度、寬度、長度3個方面;在6種不合格陶瓷磚名單中,全部存在表面質量不合格問題。
在北京市工商局今年1月公布的26種不合格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名單中,有21種存在耐堿性、耐洗刷性、對比率、外觀質量、酸性鹽霧試驗以及尺寸項目不合格問題。
這樣,消費者在使用上述裝飾裝修材料后,會在較短時間內發現:涂料由于對比率的指標數值過低,無法完全遮蓋所涂物體的原有顏色;墻面漆、乳膠漆由于耐洗刷性項目不達標,在被濕布擦拭較少次數后,就出現褪色、變色甚至龜裂;水龍頭由于酸性鹽霧試驗不過關,出現鍍層剝落等問題;墻磚、地磚由于外觀質量不過硬,容易產生褪色、變色;地板由于表面耐磨性不強,缺乏耐磨層或耐磨轉數級別很低,用后不久,表面的裝飾花紋便被磨光而發白。
安全性質量問題:
仍需謹慎面對的老毛病
根據各地工商機關今年第一季度發布的抽檢報告,游離甲醛、甲醛釋放量項目不合格,仍然較多地存在于膠粘劑、內墻涂料以及人造板等商品種類中。
不可否認,由于技術、工藝、材料等的限制,在生產板材、家具、涂料、膠黏劑過程中,一直需要大量的甲醛作為載體。按照國家法規以及制造過程要求,在高溫的生產環境中,大部分甲醛經化學反應已變為膠,不再對人體構成影響。但如果經營者不規范操作或者疏于管理,就容易導致部分甲醛未能參加反應而變為游離甲醛,導致上述裝飾裝修材料的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超標。顯然,過量的甲醛,會刺激人的眼睛、喉嚨、胸腔等。而在醫學界,過量甲醛作為公認的潛在強致突變物之一,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屬于重要的變態反應源。
因此,消費者在選購各類墻面漆、乳膠漆、膠粘劑、地板(含復合板、細木工板等)、面板(含生態板)等時,一定要仔細了解甲醛釋放量等級,不選擇刺激性氣味大的材料。
規范生產源頭:
經營者應牢記競爭核心
在“中國創造”成為時代呼聲的今天,苦練基本功、繼續夯實“中國制造”的基礎,在室內裝飾裝修行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坐便器為例,隨著國外品牌陸續進入我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一些企業仍然沿用傳統思維方式,簡單地通過降低成本參與競爭。再加上企業管理不到位,原材料及工藝控制不嚴格,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片面地迎合消費者的節水需求,犧牲沖水量等基本指標,導致產品設計存在缺陷,造成了水封偏低等質量隱患。
在各類墻面漆、乳膠漆、膠粘劑、地板、面板及木制品的生產上,粗放管理,放任使用不合格原材料,以犧牲質量來降低成本的現象更是較多地存在。每年各地出現的大量裝飾裝修消費投訴,就揭示了這一點。
從法規層面和行業大勢看,國家在2013年密集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的強制性標準。目前,《木家具中有害物質限量國家標準》(修訂版)已起草完成。在涂料行業,啟動了環境污染強制險試點工作,涉及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含基礎化學原料制造和涂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制造等);發布了PM2.5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明確以涂料、黏合劑、氣霧劑等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釋放揮發性有機物的消費品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著力加強環境保護,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這樣,企業就需要時刻想著維護消費者權益。只有自覺調整產業結構,積極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努力提供工藝精細、質量過硬、低毒少害、利于環保的產品,才能贏得更大的市場,在激烈競爭中完成“中國制造”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