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
無論是大眾品牌還是所謂的設計品牌,在追求原創產業化的過程中,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的挑戰。
設計師與市場脫節
在前不久舉行的設計論壇上,獨立設計師的產品與市場脫節遭到家具企業的詬病。華日家居曾與清華美院的老師合作生產一批設計家具。“產品很有個性和特點,但制作起來成本很高,對企業的生產技術也提出了很高的挑戰。”華日家居某高層說。與會的眾企業家也表示,設計師想法雖然有特點,但要轉化成商品,不僅成本太高,而且有些脫離消費者需求。“他們還需要更貼近市場。”
創立了Maxmarko木美品牌的陳大瑞曾對媒體坦承自己有困惑,也在不斷調整木美的風格:“支撐品牌的不僅是設計,要把產品推到終端,還要讓大眾接受。”本身也是設計專業出身的并于今年創立了新品牌“吱音”的朱暉也表示曾看過不少獨立設計師或者學院派的作品,“具備亮點和創意的產品有,但對于一個家具品牌或者一個系列的家具來說,可能沒有多大意義。”
企業需把握設計方向
設計師們把矛頭對準了企業CEO。來自意大利的JohannesTorpe認為,一方面企業CEO認為設計師是專家,卻又認為“你不了解我們”,這是“一個矛盾”。更多企業家認為,市場上并不缺少設計師,而在于企業自己能否把握住“具有設計感的商品”。
王昕也認為,最終符合企業需求的好設計師可能是鳳毛麟角。“企業家需要知道哪些有創意的產品是可以轉化成商品的,且與品牌形象定位相符。”他表示,在與設計師合作之前,雙方都會經歷一個很長的互相了解和溝通的過程。
企業強調原創設計并非“不按常理出牌”。北京榮麟世佳家具公司總裁戚麟認為,作為企業,“產業化是必須追求的方向”。“設計思想應該可以變成可量化的產品。設計之初就應考慮到產品在生產、推廣、消費習慣中能夠受到歡迎和認可,讓設計更大限度地成為一個終端的流通產品。”王昕也強調只有符合市場規律的,才能最終生存下來。“必須找到需求,實現量化,變成消費者的商品,只能拿回家當擺設的產品是失敗的。”新生代設計師朱暉考慮得很實際:“我們嘗試在普通家具的基礎上能夠加點創意進行改變。”他還指出,其實宜家就是一個既有設計感又能批量生產的典型。“中國應該也可以誕生這樣的品牌。”
榮麟世佳提供了另外一種方式——從需求出發,再去找到完成需求的設計團隊。“我們要保證產品的方向正確,就必須找到市場的需求,我們與設計團隊在消費需求上達成共同認知,實現樣品試制,經過市場調研和調整再完成設計產品的量化生產。”戚麟說。
■轉機
賣場介入提供平臺
與先行者探索出了經驗不同的是,更多企業尚處在摸索的邊緣,甚至無緣接觸更多的優秀設計師。賣場方的介入則給設計師和企業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也被希冀能夠加快中國企業原創的進程。
2011年,紅星美凱龍就開始在原創設計上發力,不僅連續兩年帶領中國企業參展米蘭,還舉辦家居原創設計“新品發布會”,試圖通過獎金、黃金展位等一系列扶持措施鼓勵企業參與原創,宣傳和展示原創設計產品。“設計為民生”等系列設計大師論壇則為設計師和各廠家架起了溝通的橋梁。無獨有偶,另一大賣場巨頭也在設計上邁出了腳步。
近日,居然之家宣布成立居然頂層設計中心,除了引入設計大師駐店為消費者提供設計服務外,還將打造一個優質的設計師平臺。這個平臺將為注冊設計師服務,提供優質的設計類書刊,并舉辦定期的交流會,促進廠家與設計師之間、設計師與設計師之間的交流和學習等。
無論是“打造家居設計創新發源地”還是“選拔優秀的青年設計師”,或是“使‘中國設計’成為世界的知名品牌”,業內對賣場此舉依然充滿期待。“至少搭建了一個平臺,雖然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但設計師與企業的對接更順暢。”多名家具企業人士表示。通過參加紅星組織的DOD展,北歐藝家董事長于泓已和設計院校的負責人建立起了聯系,今后會嘗試邀請設計師為自己設計有市場賣點的產品。皇家現代的設計團隊也在與學院派的老師溝通過程中碰撞出了驚喜——通過色彩的大膽改變,實現了古典家具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并在9月份的展會上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中國裝修網編輯綜合整理報道,更多資訊請登錄http://www.51tiegu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