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 博洛尼總裁

Martin Waller Andrew Martin創始人
“我們不會自己舉辦國際性評選活動,因為中國文化還沒有進入世界主流文化,我們文化的公信力還不成熟,即使辦成了,人家也不信。”針對設計大師Martin Waller“中國設計沒有得到質的進步”的說法,博洛尼總裁蔡明以委婉的語氣加以反駁,“想獲得一個國際級的、公認的評價系統,還需要時間和努力。通過我們的奮斗,使中國的文化崛起之路走好”。
11月11日,博洛尼與以設計師Andrew Martin的名字命名的國際室內設計師年獎中國區官方授權機構共同舉辦“中國設計的復興與綻放”高峰論壇。論壇上,針對有8位中國設計師首次入選獲獎作品年鑒,Andrew Martin創始人Martin Waller語出驚人:“8位中國設計師入選,并不是說中國設計因此有了質的進步,而是中國的市場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機會,使得設計師有機會發揮他們的才能。”
中國設計真的那么糟糕嗎?在蔡明看來顯然未必。“中國每年有超過200萬套房子需要設計裝修,和美國一年大約只有20萬套房子需要裝修相比,中國市場的確很好,有足夠多的機會讓設計師發揮。”蔡明以自己的真切體驗力挺“中國設計”,盡管中國設計與西方相比,從整體上還有很大差距,但是近年來的進步是很大的,很多中國設計作品入選國際大賽,成為國際大品牌并轉化為具體的產品暢銷全球。“中國有很多優秀的設計師,但現在許多國際設計大賽的評選基本上是歐美的,在歐美主導的評判體系下,一些優秀的設計師不一定能嶄露頭角。”
有資料顯示,Andrew Martin(國際室內設計師年獎)被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和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室內設計界的奧斯卡”,其每年的室內設計師獲獎作品年鑒更被業界奉為“室內設計的圣經”,成為無數室內設計師案頭必備的秘笈寶典。不過,Andrew Martin評選多年,尤以歐洲、美洲的設計師作品入選為主,亞洲設計師和設計作品鮮少能夠入選,直至今年,這種“薄冰”現狀終于被以王元昭為代表的8名中國優秀設計師打破。他們將中國文化的神韻及精髓融入室內設計,形成了中西氣息起承轉合恰到好處的優質設計作品。
今年是博洛尼和Martin Waller合作的第三年,按照合作內容,Martin Waller每年的獲獎作品都將在博洛尼進行展示,這在蔡明看來不失為了解室內設計變化趨勢的窗口。同時,他也在極力拉近中國設計與國際設計水平的距離。比如每年的米蘭家具展,蔡明必定會去,而且每次都會帶回大量的設計靈感,這些靈感被灌輸上了純屬東方的自然氣質后,逐漸形成室內設計界的一股新鮮血液,滋養著中國的設計不斷壯大。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像博洛尼這樣有思想、有能力的家裝品牌越來越多,中國設計師的作品,或許不再屈居于西方評判體系之下。中國設計是否進步,應該由除了西方國家以外的更多國家的人來做出綜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