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東莞裝飾協會相關人事處了解到,“釣魚式”工程通常在工程前期采用模糊報價,然后在工程開工后,利用水路、電路改造、墻面找平、墻面貼襯布等隱蔽工程項目進行增項。許多家裝公司還將這部分工程下包給施工隊,由工長出面直接同裝修戶交涉,而這些增項未寫入合同中,也不計入保修范圍內。
東城主山的朱小姐近來正在忙著給新房裝修,但是最近卻煩心不已。因為自己的房子裝修預算超支,卻還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懷疑自己遭遇“釣魚式”工程,她已經將情況反映給有關部門。
她告訴記者,她最初簽合同時,設計師算的報價是3萬多元,可后來裝修過程中卻說這也要改,那也要動,不斷地讓我加錢,結果多交了近2萬元,大大超出了她的預算。“我首次置業,很多地方確實不懂,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騙了。”
提醒:業主要利用合同條款約束裝修
記者從東莞裝飾協會相關人事處了解到,“釣魚式”工程通常在工程前期采用模糊報價,然后在工程開工后,利用水路、電路改造、墻面找平、墻面貼襯布等隱蔽工程項目進行增項。許多家裝公司還將這部分工程下包給施工隊,由工長出面直接同裝修戶交涉,而這些增項未寫入合同中,也不計入保修范圍內。比如,許多家裝公司的主材“套餐”中只包括3樘門、2延米的櫥柜、1個衛生間的裝修,但是消費者裝修可能需要4樘門、3延米櫥柜及兩個衛生間的裝修,這時,家裝公司又以高價銷售一些質量品質平平的產品,使消費者陷入裝修的價格陷阱。
消委會提醒業主,消費者在同裝飾公司談判過程中,一方面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未經消費者認可的工程增項或已經被消費者認可但未超過裝修費2%的增項,一律由該家裝設計中心承擔;另一方面,在業內推“預交底”服務流程,在簽訂合同前,由設計師、裝修公司監理師和消費者三方到現場對施工項目和施工量進行核定,并在簽訂合同時將該項計入報價中,避免后期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