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多找幾家免費量房總不會錯
風險指數:★★☆☆☆
誘餌:零成本,上門服務
陷阱:隱私泄露風險,騷擾風險,難辨公司實力
免費報名、免費量房等諸多看似不花錢的“餡餅”可能包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麻煩。從消費者角度而言,由于不懂裝修,貨比三家是人之常情,有些有實力的家裝
公司確實也為了表示誠意而參與前期的免費量房,免費出方案。
但免費量房如果是平臺類第三方公司向您推薦,甚至參與的都是一些小公司,你就要留神了,特別那些不是很有名的平臺其實是在動著“羊毛出在豬身上”算盤,將你的個人信息向產業鏈后端商家進行販賣,這種手法在母嬰類等領域有著大量的前車之鑒。免費上門量房,雖然看似沒有顯性成本支出,既不需要付費,還坐等上門服務,但作為大額消費的決策,有必要上門考察一下裝修公司,到底一張名片,一把尺,一張紙背后是怎樣實力與資質的一個公司,不是當面聽設計師說就能確定的。如果多家公司一一考察,那隱性的時間成本你算過嗎?
而對于參與多家PK的小公司本來客戶資源就少,落選后依然孜孜不倦地進行“服務”這一試圖挽回局面的行為,也多少會對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影響。
當然,選擇知名平臺和有資質實力的裝修公司出現上述情況的概率沒這么高,所以誤區一的風險指數:★★☆☆☆
誤區二、免費設計
風險指數:★★★☆☆
誘餌:零成本
陷阱:設計師通過其他隱形渠道謀取利益,免設計費=免后期服務=免責
說到免費量房,必然要談一談免費設計,關于設計師該不該收設計費這個話題,網上有很多文章,這里就不展開。我們換個角度看一下,如果你認為設計費僅僅是設計方案,圖紙,效果圖那就有必要往下看了。
全套圖紙不僅體現設計師的綜合能力,在裝修公司內部起到合同附件作用的同時,還是內部工程交底、施工的依據。這樣也許你就理解為什么正規的裝修公司圖紙除了我們看得懂的平面布置圖,立面圖,效果圖還會有大量我們看不太懂的節點圖?也許你猜到了,這就是給施工人員看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圖紙,內行說:圖上一根線,背后有著復雜的施工工藝做支撐,從而真正實現“所見即所得”。
簡單的布置圖,初級繪圖員就能完成,但實現圖紙的可操作性需要豐富的設計經驗與材料知識做底蘊,一個專業設計師答應你免費設計,那他的價(shou)值(ru)必然會從其他渠道獲得兌現,估計他還不會告訴你。
其次,設計師的服務不僅限于前期的設計方案,還包括后期跟蹤服務,所有時間、精力的付出對設計師都是成本,往往后期當你需要設計師到現場溝通或者協助定材料的時候,他一句:我沒收你設計費,就輕松打發你了,更有些設計師把免設計費當做“免責”的擋箭牌,沒圖紙,沒依據,那消費者真是有苦說不出了。
所以,為合理的服務支付合理的費用既能給予設計師肯定,也能為自己提供更多的保障,千萬不要因小失大。可見誤區二的不確定性較大,風險指數:★★★☆☆
誤區三、裝修就要流行的風格
風險指數:★★★☆☆
誘餌:時尚,自由選擇
陷阱:更多的居住成本,可能造成的遺憾
既然說到了設計,我們也接受了設計費,那是不是就可以趕時髦去追求流行風格?
這里要說明一下,自己喜歡的風格并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在設計上,首先專業的設計師會在充分了解客戶需求的前提下,指導客戶明確房屋設計
是功能優先還是風格優先,其次是明確哪些風格靠硬裝可以實現,哪些是靠軟裝實現,包括軟裝搭配的費用承受能力及選購渠道。
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居住人群一定會對房屋功能和風格有著不同的要求,過分追求時髦的風格效果可能也會增加更多的居住成本,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所以,不妨多聽取一下專業設計師的意見,或許在您裝修時候會得到一個更好的整體方案。因此誤區三風險指數:★★★☆☆
誤區四、自己買材料更放心
風險指數:★★★★☆
誘惑:便宜,放心
陷阱:采購時間成本,催貨溝通成本,安裝責任及保維修成本
通常正規家裝公司在與客戶確定設計方案與施工預算的時候,設計師就會提供選材建議,而消費者往往會有自購材料的想法。這點并不是所有客戶都認為便宜而選擇自購,還有一部分是不放心。這個想法其實也很能理解,畢竟行業規范程度還不高的情況下,裝修公司以次充好,高價銷售的情況還是值得防范的。
但需要說明的是,正規的家裝公司基于良好的品牌和長期大量的進貨需求,通常能夠為客戶提供不高于市場價的建材
產品,一并承擔配送貨、退換貨、安裝、保維修及規定的質保責任。正因為要承擔后期的質保,正規家裝公司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更能從專業的角度把控好質量關和配送及時性。提供正貨優選,正品服務,正價保證。
客戶選擇自購建材,先假設你買到的一定是正品的前提下,雖然互聯網時代能提供更多的選擇余地和便捷的比價條件,但配送時間與工期的契合度,退換貨的便捷性,運輸、安裝過程中發生損壞及質量問題的責任歸屬認定都存在著大量的時間成本,溝通成本。特別是有些主材在店里看看蠻漂亮,放到家里裝好了感覺不合適,退也沒法退,那就真的夠煩人了。更別說一旦買到不是正品,想想就頭大。誤區四風險指數:★★★★☆
誤區五、大公司報價貴
風險指數:★★★★☆
誘惑:省錢,性價比
陷阱:漏項,過程監管,合同保障
自認為懂裝修就選擇報價低的或者”認識的“裝修隊來施工,往往會陷入這樣的窘境:
窘境1:最終結算大大高于合同價;
窘境2:質量無保障,需要售后服務時找不到人。
一套房子按規范圖紙,采購正品材料,用標準工藝施工,參照行業協會與工商管理局的示范合同簽署,其報價相差應該不大,但為什么有些公司就能報出低得多的價格呢?
通常故意漏項,或制定明顯需要后期增項的套餐,這一做法能“修飾出”具有很強“誘惑性”的低價,但不具備實際“可操作性”。而客戶一旦簽訂合同開工之后,便陷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
而找小公司或者私下找施工隊做,通常礙于情面或交情,沒有簽署具法律效應的合同,在方案設計的科學合理性、材料采購的質量可靠性,材料配送的及時性、施工工藝的規范性、施工過程的可控性五大因素只要有一項出現問題,必然會直接影響整個裝修結果的費用,工期,質量。真正痛苦的是,當客戶提出質疑時,還會面臨:圖紙是你找人設計的,材料是你買的,當初承重墻是你同意敲的……比這更痛苦的是,剛住進新家就到處出問題,而此時已經找不到“人”了。
除非你特別懂行,而且整個過程愿意“費”精力與“費”時間,否則還真的“省”不了什么。
此處誤區風險指數4星。
誤區六、工期越短越好
風險指數:★★★★★
誘惑:省時間
陷阱:施工質量,缺失驗收環節
工期快,是2015年初非常盛行的家裝領域消費決策“偽命題”,工期——被制造出來的“痛點”。
(據消保委家裝辦的反饋意見)家裝類投訴主要集中在質量問題、合同履行、飾后服務上。從這一現象可以解讀出:工期問題尚未上升至客戶裝修的最主要“矛盾”;其次,質量的根本性問題沒有得到普遍解決的前提下,一味追求速度是抓小放大。
在標準化設計、生產,施工尚未成熟,整個產業工業化體系尚未健全的兩大前提下,抓人眼球的“20天”工期“做得到”與“能量產”是兩個概念。它考驗的不僅是企業的研發能力,更重要的是體系、流程的成熟度,以及客戶自我需求的明確性。
正規的家裝企業,應該說比客戶更重視工期問題,我們只聽說客戶不著急裝修,從來沒聽說工人不著急干活,公司不著急結賬的。企業衡量“按時竣工”時必須是基于“驗收達標”的基礎,才是負責任的做法。愛福窩裝修,整個施工過程科學地分三期設置了118項驗收節點,每一階段必須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施工流程,從而確保每一道工序都在合格的前道工序基礎上開展。
與此同時,研發部門“研發—試點—成功—培訓—推廣”的革新工藝,也是朝著確保提升品質優化工期的目標而推進的。
如果說縮短工期是消費者與裝修公司共同需求點、是美好的愿望,那么作為企業必須腳踏實地,而不是一味追求極致的“超短工期”并直接投放市場“拿消費者做實驗”。這樣做,最后還是消費者權益受到傷害。因此,消費者切不可為了工期而誤了質量,本誤區風險指數5級。
誤區七、第三方監理保平安
風險指數:★★★★☆
誘惑:第三方
陷阱:專業程度,只監督不擔責
說到了質量的重要性,作為消費者又不是很懂行,誰來幫我把關呢?
首先須要明確監理的工作范疇,參與哪些節點,有哪些費用,按項目計費還是按施工合同百分比收費?
其次要明確監理的權利和義務,特別是涉及到連帶責任的有沒有清晰地用文字表述。既然收費服務,自然要明確監理的責權利,而不是只收費,不擔責。
最重要的是監理的資質,是否來自政府監理機構審查并經工商行政管理部核準登記。
可能,選擇一家可靠的監理公司并不比選擇靠譜的裝修公司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確保施工質量,關鍵并不是外在的監督,而是內在的管理能力;并不是對幾個點的檢查,而是整個面的鋪開能力;并不是事后的歸責,而是過程中的糾偏能力。
誤區八、投訴到底
風險指數:★★★★★
誘惑:做的不好你可以投訴我
陷阱:小公司不怕投訴,投訴發生為時已晚
說說消費者最后的救命稻草——投訴維權。
這是客戶最不愿意看到但不得已為之的情況,如果你沒有避開前面幾項誤區,那么很有可能在裝修之后,甚至過程中就啟動投訴維權的行為,此刻想起對方當初的承諾,如鯁在喉,悔不當初。
其他不多贅述,無論從央視315晚會,還是各地主流投訴類媒體能夠被曝光并達成賠償的還是以大公司居多。你會發現當初拍著胸脯說:“做的不好你可以投訴我”的公司一旦到了這個時候,不是找不到人,就是根本不怕投訴,更有甚者關門了事,改頭換面后又繼續開張,而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不在乎品牌。
此時,遺憾已經發生,維權之路艱辛。本誤區風險指數5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