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的板材種類實在是太多了,我很擔心甲醛問題。后來鄰居教我一個小妙招,將板材鋸下一小塊,放水里煮一煮,有沒有甲醛一下子就能看出來了。
這是個什么操作?我還真的是頭一回聽說水煮板材的,鄰居還告訴我,如果放進去的板材發漲嚴重,甚至散開,那就說明這塊板材內有甲醛,不環保,反之則代表板材環保,現在很流行這個方法的,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真的靠譜嗎?
為了求證,我也詢問了一下裝修師傅,師傅告訴我這種方法的原理是很多人認為甲醛易溶于水,尤其是高溫的水,將帶有甲醛的板材放在熱水中煮一煮,等甲醛揮發了,板材自然會出現發漲的情況。但其實現在的大多數板材中都會使用膠水,而膠水中或多或少都會含有甲醛,所以這個方法只有參考性,不具有決定性。
為什么說水煮板材具有參考性呢?因為這個方法可以檢測出兩種板材在同樣環境下,它們的防水性和穩定性,那些熱水泡過發漲且散開的板材自然是防水性差,而且穩定性也差,而那些變化不大的板材比較穩定,這樣用起來也會比較放心了。
另外一般甲醛嚴重超標的板材經過熱水的浸泡之后,不光顏色變深,水也會變色,而且會帶有一股刺鼻的化學品氣味,所以說這個方法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