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設計師們的家,就是最好的生活美學教室",設計師的家往往讓人腦洞大開,充滿了創意與想象...
人類是群居動物,也有需要獨居的時候,如果只有一個地方能讓人感到平和,一定只有家了,所以不要信任不曾假定會在此定居的設計師,唯有把設計當做心的觀照,才有最美麗的棲居之所。
當那些潮流的追逐者,買手店主理人、設計師、建筑師們回歸自己的生活,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如何在家中潛移默化地傳遞自己的風格,留有溫暖回憶的家,也是充滿活力的創意空間。
“家是我所有靈感的來源”
曾任時尚雜志編輯的Alex Eagle辭職以后開始在家孕育一個計劃——同名買手店Alex Eagle Studio和柏林的The Store x Soho House。
在她最初的概念里,Alex Eagle Studio的風格就被定為是一個“溫暖的大會客廳”,靈感正是來自她自己的家。


這是一個通透的大開間,一律純白的墻色和通透的格局使得Alex擁有很多可能性,她可以盡情的展示中古家具收藏,比如只需要丹麥設計師Philip Arctander的茶桌,一百歲高齡的仙人掌和單人沙發就可以構筑一個陽光豐沛的休閑角落。
“我從不以投資為前提,我只買喜歡的東西。”在她的家中遍布藝術收藏,有Irving Penn的攝影作品,也有好朋友的隨性創作,她最愛的是臥室里的Tanya Lin的畫,那些藍色的線條讓她能輕易進入冥想……
無一例外,這些她摯愛的東西都在Alex Eagle里可以找到,家就是她的美學孵化器。
“藝術和建筑的完美結合”
幾十年前的幾個年輕人并沒有發表什么主張宣言,而是從固有的極簡風格和現代主義中解放,用大膽的三原色和幾何元素掀起了孟菲斯美學運動,因此絕大部分設計都看上去罕見而驚艷。
法國建筑師Charles Zana是孟菲斯設計的創始人Ettore Sottsass的擁躉,在他擁有兩個世紀歷史之久的巴黎公寓里,他用Scottsass的設計打造出了一座游樂園。
擁有三十多件藏品,Zana并沒有把家當做一個博物館,“我并不是只喜歡這些單純的物體,我對設計者的思路充滿了好奇。”
Sottsass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也啟發了Zana關于藝術和建筑之間關系的思考,在三十多件Sottsass作品中,三座人形高的陶瓷裝飾圖騰是這座公寓的核心,臨近的桌椅則是Zana自己的設計,藝術和建筑在他的家里完美融合。
“只關于真實的生活”
在設計師的Charlotte Ronson和音樂人Nate Ruess的家,不需要疤面煞星的海報,也沒有彈子機,他們想要的精致的懷舊主義只有一個出發點:只關于真實的生活。
同樣的,我們也看不到刻意的追逐或模仿,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些老派和懷舊,草木綠色調的餐廳、1940年代的古著家居,住在繁華的曼哈頓,他們卻在努力把家打造的好像在田園。
Mattea Perrotta的抽象畫作下,他們和剛剛迎來的家庭新成員Levon在Lawson-Fenning的磚色天鵝絨沙發上盡享家庭之樂。
“北歐,不止是疏離”
在平面設計師和攝影師Hilda Grahnat位于瑞典哥德堡不足40平米的公寓里,我們讀到的北歐設計是溫暖和親近。
如果說大多數藝術家和設計師們的家無從模仿,Hilda想要傳達的就是,一切家裝的本質無需過度拘泥于風格,舒服即可。
在這個小公寓里清晰地劃分出了休憩、休閑和工作區,細節之處最吸引人的是主人悉心收藏保存的許多古董,從相機、時鐘到相框照片,都是她在跳蚤市場的收獲,當然還有那些父輩們留下的東西,都在這里重新獲得了生命。
我們常常感嘆這些風格空間將家的美好與精致詮釋到極致,但細看每一個品位空間都源自于對家的理解,不是豪華,不是無限大的空間,更關注的是舒適、自在、喜歡的樣貌。
無需羨慕鏡頭下那些精致的家,換一套全新的床上用品,選擇用儲物容器將擁擠的空間巧妙收納,或是穿上質地柔軟的基本款家居服……增添一些能夠提升幸福感和舒適度的生活設計,就從最簡單的改變開始,基本款居家小物也能幫你打造出鏡頭下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