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收納設計
首先要跳出收納誤區
1. 為了收納,家務翻好幾倍,堅持不下來。
2. 買了一堆柜子,物品還是放不下,但其實多數柜子是空的!
3. 收拾非常整潔,但真正要用的時候發現找不到。
4. 認為收納只是把物品擺放整齊就好,露在外面沒所謂;
5. 認為收納占地少,看上去整齊是硬道理;
6. 認為關在柜子里別人看不見,亂放沒關系。
設計收納,收納法則很重要
夠用就好
很多人覺得,解決收納難題,首先就是柜子和抽屜越多越好。柜子少,物品沒地方放;柜子太多,屋內就會很擁擠,反而違背了收納原則。那房屋內柜子的合理值?房屋內總體收納體積數量達到最低值,不限收納種類,就基本上滿足平常收納。例如:兩房戶型,居住三口之家,需要的收納空間包括——玄關柜、主次臥衣柜、電視柜、陽臺儲物柜、櫥柜和浴室柜等。
80/20原則
80%的雜亂不堪藏起來,而只展現20%的美好部分。例如,同樣大小的書柜,按照80/20原則的設計就會比整體漏出的設計,在視覺上更加井井有條。
各安其位
在足夠收納空間的基礎上,應該按照功能需要來配置,不同目的的收納要分開對待。例如,在客廳的主要視覺處做展示型收納;玄關處、餐廳、廚房等地方的柜子應該做整合性收納;陽臺、廚房的高柜,則應該做家政型收納。
展示和隱藏
好的收納體系不是一昧地把東西放進柜子里,而是根據家庭使用習慣和美感,區分展示和隱藏區域。如果你喜歡閱讀,又喜歡收集展示品,那么選擇一個開放與封閉相結合的書架就非常合適。
方便取用原則
收納是為了讓生活更加方便、家居空間更加美觀,其中便利性是首要。收拾之前要仔細思考:怎么樣才是方便取用不會亂的方式。我們在放置的時候,要學會利用分隔來使用空間,并采取前后放置的方式來收拾同類物品。
固定收納位置
固定收納位置=就近原則+同類物品放在一起+貼標簽,按照分類把物品放在相應的固定收納位置,這樣能更方便找到和放回物品。
相似物品放在附近
將用途、性質等相似物品放在一起,方便尋找。例如,在床下增設收納用的抽屜。將和床有關的物品,如毛毯或床單放在這里,就不會出現到底放哪里的事情了。
固定物品數量
固定物品數量=80%常用物品使用量+20%備用物品使用量+定期清理丟棄,物品太多就會增加收納的難度,如果你入手了新歡,就得放棄排名在最后的東西。
合理規劃家庭收納空間空間
可以借鑒的收納技巧
客廳加設分隔收納盒與開放層板
客廳是收納的重點區域,面積占比最大,東西物品相對多,如何做好收納?
相同物品集中收納,電視柜與側邊柜里頭可添購分隔收納盒,把生活物品全部隱藏,包括遙控器、電池等。
利用系統收納層架、儲物柜等不同組合的柜子,置于墻上,不僅收納空間增大,地面空間也更為寬闊。如在沙發墻上放置儲物柜,吊裝高度較高,不會讓空間顯得壓抑,同時也增加了空間收納。
廚房:善用五金配件儲物
櫥柜結合柜體內五金機能設計,下拉式櫥柜、抽屜拉籃、鍋具專用收納架等,做好區隔分類,以堆疊俄羅斯娃娃方式做好收納,大小整齊重疊,節省空間。做好墻壁收納,加置橫桿、掛鉤、釘子、磁性刀架等配件,省去烹煮時刻拉抽屜半天找不到東西。
餐廳:選擇耐重穩固層架
廚房放不下的電器,一般會放在餐廳,架設柜子、層架都要考慮其耐重度;在餐廳少不了擺放食品,考量方便性,盡量挑透明容器收納盒,有效安排放置又同時一目了然,隨時檢查食品狀態。
舒服的浴室是給人舒爽感覺的,但通常空間狹窄,堆放沐浴雜物,盡量利用基本主體延伸收納區域,像洗手臺下方、馬桶上方、轉角壁面等畸零空間,要記得分類。毛巾、衛生紙往上發展,沐浴用品置于靠近地面區域,但保持離地距離,避免直接接觸潮濕水氣,再安裝儲物鏡箱,善用浴鏡內部,增加收納物品的位置。
對于女性來說,總會感覺衣服太多柜子收不完。要改正錯誤觀念,其實是沒有好好收納,才會每次急著上班都覺得沒衣服穿,運用布衣櫥套、易取收納盒、掛衣桿、整理箱等,換季衣物、帽子配件往上移,使用頻率越高擺在黃金視線中央,下方 70公分高度,安排較重牛仔褲、裙等,依照衣服長度或顏色來收納,下次找衣服更方便。
書房:增加可移動邊柜
現在人們在家加班率越來越高,書房不僅設計好看,更著重效率統整。書桌亂糟糟讓人缺乏專注力,書柜搭配活動式邊柜,安裝輪子的邊柜好拿好移動,配合房間彈性變化,書房收納做得好就可以解決書房太小的問題。
陽臺:合理安排收納
大部分家庭的陽臺都淪為堆雜物的地方,最簡單的利用陽臺空間的方式是合理利用空間,像是收納層架、收納柜體,將雜物隱藏起來,再與不同的墻面、地板搭配,立刻能空出很多能夠發揮創意的空間。
玄關、臥室:一定要配掛衣鉤
回家要換三次衣服:一次是進門玄關,第二次是進臥室換睡衣,第三次是洗澡時。而前兩次都是需要隨手放,明天還要隨手拿的,所以一定要配掛衣鉤,否則這些東西就會出現在各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