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效果圖報價
家裝報價單體現的是基礎裝修價格,效果圖體現的是家裝完畢后的預期效果。有些顧客往往以為報價單對應的就是效果圖上的內容,直到施工后可能才發現,效果圖的關鍵性材料居然是需要自己購買的!對這一點,有些設計師并不會提前和顧客說清楚,而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大多數顧客只好無奈接受現實,增加預算。
二、偷換材料計量單位
這一招對于非專業的業主來說是最難看得出來的,因為業主基本上很少會注意到報價單上的單位,不太了解不同的單位就意味著報價數字偏差很大。假設定做一個鞋柜,報價單上寫著“主材:8毫米玻璃擱板+1厘米鋼化玻璃+鏡子+輔料,單位:項,數量:1”貌似很合理的樣子,其實關于鞋柜的尺寸大小在報價單上是沒有說明的,就為了給后來的裝修者留足了鉆空子的機會。
三、水電改造預估偏低
家裝報價單上水電改造基本都是預估費用,對外號稱多退少補,但真正施工時能少補點就已經是萬幸了。實際上,改水電費用最容易發生改動。大多數消費者都不懂施工規范,很容易沒了解清楚就隨意讓設計師改動,設計師為了簽單,也很少幫助消費者仔細計算費用。小編表示,“水電改造很容易成為家裝預算超支的大頭兒,多出上萬元也都是很有可能的。”
四、模糊所選主材的品質、級別、規格
都屬于不規范的裝修公司較為常用的伎倆,雖然寫明了需要某些材料,表明了材料需要的數量,但是卻沒有說明到底選用什么品質的、什么品牌的、什么規格的材料。
在這里小編教你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要把單價和產品的規格配套起來看費用,要求報價單的每一項盡可能詳細地說明清楚材料的各項要素。裝修期間注意核查相關材料是否按按照指定的要求采購。
五、特殊效果增加支出
家裝報價單中包含墻漆的價格,但實際上,只包含白色在內,超過3種顏色,就需另外加錢。而有些效果普通墻漆涂根本做不出來,如改其他涂刷方式,還得掏錢。
還有的設計師自身缺乏施工經驗和理論知識,勘察現場不仔細,做方案時也考慮不周全或者僥幸心理嚴重,這些都有可能造成中期產生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