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裝修坑似海”
裝修就像是一場賭博,而第一次裝修的年輕人就是賭桌上嶄新的“韭菜”。從準備裝修的那一天開始,他們就踏上了一條滿是坑的道路。 首先是前期找裝修公司時,容易遭遇報價混亂、隱藏增項等套路。 一位消費者就遇到了類似情況。當時她的朋友介紹了一家裝修公司,她自己在小區樓下找了一家老板同是小區業主的裝修公司,結果兩家給出的報價差額巨大——熟人介紹的報價是15萬左右,另一家是6萬左右。其中報價高的公司給出的全屋暖氣改造的價格是13500元,另外一家才3100多元。 “報價差距過大,可見這一行的價格有多不透明,也沒有行業指導價格,裝修公司報價的空間非常大,作為消費者感覺特別弱勢。”上述消費者稱。 對此,從業數十年的家裝行業人士宋朗表示很常見。他告訴我們,有的公司在報價時會漏掉幾個容易忽略的項目,簽完合同后在施工期間要求增加費用,比如窗套門套、墻面防水等;還有的公司用雜牌材料壓低報價,如果客戶后期想換大品牌,他們會用品牌旗下最次的產品,有些甚至是裝修公司的低成本走量款,雖然也是,但市面上買不到。(橙羿智能家裝,裝修加v:z15562912750)
在裝修過程中,“水電、泥瓦、木、油”每個環節都要做好項目排期,同時與裝修隊斗智斗勇,謹防其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反復返工等。 排期很重要,麥子選擇了“半包”模式進行裝修,他舉例,因為櫥柜的制作周期長,而且櫥柜的設計決定水電走向,所以第一個要看的就是櫥柜,櫥柜訂完就要訂門窗。同時裝櫥柜和門時要切割板材,灰塵特別大,所以裝完才能鋪地板、裝燈。“一環扣一環,一旦一個環節沒跟上,后邊的環節就沒法推進。” 房子的水電環節也很重要,而茜茜就被電工坑慘了。對方一開始的報價是45元/平,結果后期嫌路遠,讓2個學徒過來干活,進度很慢不說,還要求去他指定的店鋪買材料,并且以工序麻煩為由連續兩次要求漲價,茜茜不得已重新找了電工。新的電工告訴她,之前的工人很多強弱電交叉處做了過橋,不僅存在安全隱患,如果后期電線有損壞,維修難度也非常大。 嘟嘟的朋友更是遇到了后期跑路的施工隊。她的朋友在西雙版納買了一套有大露臺的精裝房,原本是想把露臺封起來多一個房間,就在當地找了施工隊,支付了四萬元首付進行改造,由于人在北京、沒過去盯著,等到去驗收時,才發現施工隊不僅把新房弄得很臟,陽臺也沒有封好,而施工隊已經失聯。 到了軟裝環節,全屋定制、購買家具等,又是一個費時費錢的過程,還容易出現售后無門或互相扯皮的情況。 花花在朋友的介紹下,選擇了一家全屋定制的夫妻店,“他家有號稱0甲醛的知名品牌板材,報價也低,我就在現場簽了合同。” 但等到裝柜子的那天,她才發現設計師把鞋柜和換鞋凳的位置設計反了,因為是定制的尺寸,廠家也拒絕返場修改,換鞋凳距離大門太遠,已經淪為擺設。除此外,定制的抽屜面板弄錯了顏色,讓廠家換顏色,后續等了兩個多月。 更讓她心累的是馬桶,剛裝完沒過幾天就發現沖力很小,代理商說是小區水壓不夠,物業卻說小區無人反饋水壓問題,和代理商來回掰扯多次后,花花給品牌總部打電話,總部派人來檢查,發現是安裝師傅沒有將閥門擰大。 不久之后,馬桶又陸續出現按鍵失靈、底部反味滲水的情況,總部和代理商開始互相扯皮,花花無奈給總部打電話稱自己準備投訴曝光他們后,總部才派人上門維修。“花了三千多塊錢買的智能馬桶,從買回來起問題就沒有斷過,說是上門來修也要拖很久、反復改期。”花花稱。 裝修除了費錢,還特別費事。自從新房開工,嘟嘟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所有時間都只能用于裝修。她加入了多個裝修群聊,跟各種工人師傅對接,在接二連三的變動、扯皮、爭論下,她甚至出現了失眠和偏頭痛的癥狀。 裝修是一個對外惡補知識、斗智斗勇,對內事事親為、焦頭爛額的過程,大部分人在裝修這件事上,該踩的坑一個都少不了。
第一次裝修,如何避坑?
很多年輕人在頻頻踩坑之后,不禁好奇,為什么發展多年的家裝行業依舊亂象頻出? 最本質的原因在于整個行業的服務流程通常分為前期準備、中期施工、后期收尾三個階段,該服務鏈條涉及的主體多、周期長,且服務流程較為復雜。這就導致了大量信息不對稱,再加上裝修是低頻消費,復購率太低,因此被稱為最容易賺快錢的行業之一。 “一錘子買賣里容易滋生亂象,因為相比口碑和復購,商家更在乎成交。競爭對手太多,又導致商家們的獲客營銷成本比較高,壓縮利潤空間,有些商家選擇從用戶身上再找收費點。”宋朗稱。 另外,他指出,這個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和需要人為判斷的部分。同時國內的裝修高度依賴工人,而這些工人大多是零工,沒有約束機制和績效考核,因此裝修時建議先找一個人品靠譜的工長,后面的采購、施工、溝通就會順利很多。 從從業者的角度來看,行業的層層分工,也使得行業亂象橫生。 裝修公司扮演的是中介的角色,通過高額的廣告投入找到消費者,簽單之后交給下面的工長去做,但給到工長的錢卻并不多,公司從一個項目中一般拿走20%甚至更多的利潤,導致工長的利潤空間非常狹窄,可以說,項目工程的質量好壞,全憑工長良心以及對利潤的控制。 “一些工長為了把錢賺回來,甚至壓低工人價格,后期找增項,或者跟材料商合賣高價,工長自己拿回扣。這樣的施工質量自然無法保證,工長的口碑也越做越差。”宋朗稱,這也是后來一些工長出走單干的原因,將公司的那部分利潤和客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就可以慢慢做口碑。 而站在用戶的角度,裝修行業知識太雜,很多問題都是使用若干時間之后才會被發現。另外,提供服務的商家太多,每一家說的都是行業內的較高標準,在他們的表達中很難區分產品品質的好壞,很多定制產品展示的樣板跟最終的成品之間也相距甚遠。“即使每一個環節都做了功課,但還是顧得了一頭顧不了另外一頭。”花花稱。 實際上,根據多位業主和業內人士的建議,用戶在裝修過程中還是可以總結出一些避坑經驗的。
第一,可以通過天眼查查詢相關企業的基本信息和資質,是否存在風險數據和法律訴訟等,來進行基礎避雷。 嘟嘟在全屋定制時,就用到了這一步。由于她當時和商家指定要用“愛格板”(奧地利愛格集團生產的人造板材),她便去“愛格板”的官網查詢集團授權的中國經銷商,要求老板出示授權證書,并在天眼查查詢了該商家的工商信息和有無訴訟等,查驗沒問題才簽了合同。(橙羿智能家裝,裝修加v:z15562912750)
第二,從多種渠道學習“避坑”經驗,同時,關鍵驗收時刻盡量做到當面驗收。 花花提醒,要看入住多年之后進行復盤的經驗帖,避坑信息更全面,以及別輕易跟風市面上特別新潮的裝修方法。總之,裝修沒有捷徑,只能自己多跑多看多研究。 嘟嘟每到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就會去現場盯著,到刷漆環節,她自己買了油漆和純凈水,到現場讓工人按照賣漆廠家的要求攪拌,然后讓爸媽監督工人刷一遍底漆加兩遍面漆,刷完之后每一面墻去測順平和垂平,如果不行就會讓施工隊來補,否則如果墻不平,后期安裝柜子就會有很大的縫隙。
第三,前期盡量找第三方平臺參與監督,若遇到大坑,及時利用法律武器和投訴渠道維護權益。 麥子找了工長俱樂部,交了500元中介費,最后簽三方協議。他認為,有平臺監管,工長不會亂報價。不過,工長俱樂部里面的人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曾經有個工長材料以次充好,中途還跑路了,后續工長俱樂部介入,雙方協商之后讓工長將材料全部換掉,按正規流程重新施工。 花花認為,還是要到正規建材市場進行購買。她的馬桶問題后續得到解決,就是因為當時是在一個建材商城購買的馬桶,品牌的代理商和總部是一體的利益關系,但是商城是第三方,她就是在向商城投訴之后,問題得到了解決。 總的來說,買房、裝修是大多數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決策之一,經歷過這些大事,自己也得到了成長。作為過來人,受訪者們都認為,他們最大的收獲是,不管買房也好,人生其他大事也好,都要無懼困難,“我會在這里住很多年,親力親為才不會后悔。”
圖文來源于網絡,侵權聯刪